脾胃系病证呕吐二

中秋白癜风预防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so_8292147.html

脾胃系病证-呕吐(二)

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、气逆于上,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。古代文献将呕与吐进行了区别:有物有声谓之呕,有物无声谓之吐,无物有声谓之干呕。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,很难截然分开,故统称为“呕吐”。呕吐可以单独出现,亦可伴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。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、幽门梗阻、食源性呕吐、神经性呕吐、十二指肠壅积症等可参考本病证辨证论治。另外,如肠梗阻、急性胰腺炎、急性胆囊炎、尿毒症、颅脑疾病、酸碱平衡失调、电解质紊乱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,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,亦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,同时结合辨病处理。对于喷射性呕吐应重视查找病因,采取综合诊疗措施。

(一)辨证要点

本病的辨证当以虚实为纲。如病程短,来势急,呕出物较多,多偏于邪实,治疗较易,治疗及时则预后良好。属实者应进一步辨别外感、食滞、痰饮及气火的不同。若发病较急,伴有表证者,属于外邪犯胃;呕吐酸腐量多,气味难闻者,为宿食留胃;呕吐清水痰涎,胃脘如囊裹水者,属痰饮内停;呕吐泛酸,抑郁善怒者,则多属肝气郁结;呕吐苦水者,多因胆热犯胃。惟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,易于复发。

若病程较长,来势徐缓,吐出物较少,伴有倦怠乏力等症者,多属虚证。属于虚证者当辨别脾胃气虚、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之区别。若反复发作,纳多即吐者,属脾胃虚弱,失于受纳;干呕嘈杂,或伴有口干、似饥不欲饮食者,为胃阴不足。

呕吐日久,病情可由实转虚,或虚实夹杂,病程较长,且易反复发作,较为难治。如久病、大病之中出现呕吐不止,食不能入,面色白,肢厥不回,或为滑泄,脉细微欲绝,此为阴损及阳,脾胃之气衰败,真元欲脱之危证,易变生他证,或致阴竭阳亡。

(二)治法方药

呕吐以和胃降逆止呕为基本治法,但尚需结合标本虚实进行辨治。属实者,重在祛邪,分别施以解表、消食、化痰、理气之法,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。虚者重在扶正,分别以益气、温阳、养阴之法,以求正复胃和呕止之功。属虚实夹杂者,应适当兼顾治之。在辨证的基础上,合理使用和胃降逆药物,以芳香醒脾之剂为宜,药如半夏、生姜、苏梗、黄连、砂仁、丁香、旋覆花、代赭石等。历代医家认为降逆止呕中,以半夏、代赭石效力最著。而于辛开苦降一法中,生姜味辛,黄连味苦,为该治法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,值得参用。避免使用臭浊味厚之品,服药也应少量频服,并根据病情采取热服或冷服,或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,以免格拒难下。

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、气逆于上,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,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。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。实证多见于外邪犯胃、饮食停滞、肝气犯胃、痰饮内阻,前两者所致多表现为突然发病,后两者则反复发作。虚证多见于脾胃气虚、脾胃阳虚及胃阴不足,多见呕吐时作时止,伴有恶寒怕冷,或口舌干燥,或倦怠乏力等不同症状。虚实之间常可相互转化或相互兼夹。治疗呕吐,当以和胃降逆为原则,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。一般暴病呕吐多属邪实,治宜祛邪为主;久病呕吐多属正虚,治宜扶正为主。一般实证易治,虚证及虚实夹杂者,病程长,且易反复发作,较为难治。

当代治疗呕吐的临床经验以和胃降逆为主。国医大师方和谦治疗脾胃系疾病强调胃气以下行为顺,脾气以上升为和,脾升则水谷之精得以输布,胃降则水谷之糟粕得以下行。方老诊治呕吐病人,首分虚实,实者祛其邪,虚者培其中;虚中有实者,先祛邪再培中;虚而难以受药者,先顾元气。他认为若因脾胃禀赋不足,后天调养欠佳,导致脾胃气虚,气损及阳,致中阳不振,胃阳不足,无腐熟之力,而使胃中浊阴上泛,食后易呕,日久纳谷失常,水谷精微无以化生。针对虚呕,属中阳不足,升降失调所致者,善用吴茱萸汤加减。此外,方老一向重视“保胃气,存津液”,呕吐之后,施以健脾和胃的四君子汤化裁,培补中元,以养后天。

国医大师李士懋善用连苏饮治疗湿热型或胃热型呕吐。呕吐的原因很多,非皆连苏饮所宜,此呕吐乃胃中郁热所致。临证当有胸脘痞满、口苦咽干、烦躁不寐、舌红、苔黄、脉沉而数等表现;若夹湿浊,则苔当黄腻,脉当沉数而濡,伴头沉身困等症。临床见呕吐而兼此舌脉者,无论外感致肺胃不和、内伤致气郁化火,还是胎热上攻,胃气上逆,均可诊为胃中郁热,以连苏饮主之。若无呕吐,仅见胸脘满闷、嗳气吞酸、烦躁不眠等症,属胃中郁热、肺胃不和者,亦可予连苏饮治之。李老强调,采用开水冲泡之法,乃取“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”之意。

清初名医傅山在《傅青主男女科》中则提出呕吐病在脾胃,根本在心肾的脏腑相关、五行相生学说,从心、肾论治,遣方施药,效验卓著。傅山在男科呕吐门首列脾胃证辨,根据脾肾和心胃脏腑相关、五行相生学说论述补脾胃,强调治脾胃关键在于治心肾,谓“殊不知胃之虚寒责之心,脾之虚寒责之肾,不可不辨也”。此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傅山从心肾论治呕吐大法的理论基础。

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百度网络,文字内容部分来源于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《中医内科学》,我是搬运工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▼点击了解更多▼草履虫们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ixianyandeyinshi.com/yyys/9071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