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建刚
(经作者授权发布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
教学内容:
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
第三节孔孟食道
主题名称:不废江河万古流——孔子的饮食观
课时分配:2课时
学情分析:本课是为大三学生下学期开设的个性课程,大三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唯物史观、时空观念、历史解析、史料实证、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,其自身的知识储备、学术视野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,他们具有强烈的学术探究动机,他们的自学能力、归纳能力与思辨能力也明显增强,喜欢接受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,而对于太过直观和形象的知识,他们可能会觉得幼稚。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自习时接触过,但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层,还没有形成系统、深刻的认识,尤其在对待传统文化影响的感悟方面还有拓展的空间,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予以点拨,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,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。
教学目标:
1.了解孔子生平事迹。孔子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也是有名的美食家。
2.了解孔子饮食思想。孔子肯定饮食是人生的最基本需要,饮食欲望的存在是合理的;他认为饮食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,人们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还有其它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;他重视饮食保健,强调食品卫生,有所食,有所不食;他注重五味调和,对烹饪有很高的要求,食物的制作必须精细,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;他主张饮食以简朴为主,崇尚回归自然;他要求饮食要保持良好的习惯;他主张饮食要保持礼仪,要有老幼尊卑之分,要体现尊卑等级观念出来。
3.分析孔子饮食观对后世的影响。孔子奠定了中国饮食思想的基础,后世的饮食习俗、饮食行为、饮食礼仪大多是从他的思想中衍生出来的。
思政育人目标:
1.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,鼓励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。
2.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,帮助学生形成爱国爱家意识。
3.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,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享受生活。
育人主题:
尊重生命
课程资源:
1.网课资源
(1)爱课程:谢定源.华中农业大学:中国饮食文化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