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脏是一个日常比较多接触的人体器官,大家有时检查时经常遇到脾脏的异常。我们来讲一下脾脏的概述及其系列疾病的科普。
首先脾脏的解剖结构:
脾脏位于左上腹部,第9-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,上极在脊柱左侧2-4cm处。呈长椭圆形,分为膈面与脏面。膈面光滑隆起,紧贴膈肌与侧胸壁;脏面向内凹陷,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,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。中部为脾门,有血管和神经出入,组成脾蒂。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。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-7个分支进入脾脏,脾动脉直径约4-5mm,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。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,在脾门处由3-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,沿胰腺上后方行走,呈轻度弯曲状,直径约5-8mm。
正常脾脏长约10-12cm,宽6-8cm,厚3-4cm,在肋缘下摸不到。
超声检查:
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,左手举起放于头部,使肋间距离增宽,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-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,观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。此外,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,以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。
二维图像:
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,包膜薄而光滑,外侧缘呈向外突的弧形,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,为脾门。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。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。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小的点状回声,回声较低,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。
脾脏的超声测量及正常值:长度正常值范围为8-12cm。厚度正常值范围不超过4cm。
脾脏超声检查的内容:
(1)脾脏大小判定,如脾肿大。脾萎缩。
(2)脾脏位置异常判定,如脾下垂、游走脾。
(3)脾脏先天性异常,如脾缺如、副脾、脾反位。
(4)脾脏炎症,如脾结核、脾脓肿。
(5)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,如多囊脾、脾囊肿、脾假性囊肿、脾寄生虫性囊肿。
(6)脾实性占位性病变,如血管瘤、转移癌、淋巴瘤、错构瘤。
(7)脾破裂诊断及区别,脾实质内中央性破裂、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等。
(8)脾梗死、脾静脉栓塞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