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s)可有效治疗的晚期癌症的类型不断快速增加,如恶性黑色素瘤、非小细胞肺癌、头颈癌、泌尿生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等,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因此得到了显著改善。
尽管如此,ICI治疗仍存在一些缺点,尤其是可能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(irAE)。irAE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系统,最常受累的为皮肤、胃肠道、肝脏、肺脏、内分泌系统,而胰腺很少受累,即ICI诱导的胰腺损伤(ICIPI)罕见,相关研究亦很少。除发生率很低之外,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血清脂肪酶升高,也是ICIPI研究面临的障碍之一。因此,关于影响胰腺的irAE(即ICIPI)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,已发表的文献很少。
ICIPI通常无症状,胰腺影像学检查正常,无意中发现血清脂肪酶升高。此外,ICIPI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,可被归因于其他原因。目前ICIPI管理指南的依据证据很少,尚无明确证据表明ICIPI发生后中止或继续ICI治疗对胰腺的影响。
因此,来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描述性研究,纳入接受ICI治疗并被确诊为ICIPI(即出现≥3级血清脂肪酶升高,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)的成人癌症患者,旨在描述发生ICIPI患者的临床特征、治疗情况和临床结局。3级脂肪酶升高的定义为血清脂肪酶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(正常值上限为60U/L)。所有入组患者均在ICI治疗过程中或停止ICI治疗的6个月内出现了ICIPI。最终,研究者们共回顾例接受了ICI治疗患者,例患者检测了血清脂肪酶,其中82例(4%)发生了ICIPI。ICI治疗方案包括抗CTLA-4单药治疗(n=)、抗PD-1/PD-L1单药治疗(n=,占65%)或免疫联合治疗(n=),三种治疗方案中出现ICIPI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%、4%和8%。ICIPI的临床特征从启动ICI治疗到脂肪酶升高达峰值的中位时间,接受PD-1/L1单药治疗的患者明显长于接受CTLA-4单药治疗者和联合治疗者(vs69vs天,P=0.)。ICIPI的临床症状与ICI治疗的类型无关。在82例ICIPI确诊患者中,有32例(39%)出现典型的胰腺炎表现,另外50例(61%)无典型的胰腺炎症状。根据胰腺炎的CTCAE分级,有41例患者(50%)为2级胰腺炎(仅脂肪酶升高或影像学异常),其余患者出现了3级胰腺炎(疼痛、呕吐、需要医疗干预)。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出现有典型症状的ICIPI的风险增加(P=0.)。与无典型症状者相比,有典型胰腺炎临床症状的患者(n=32):
更容易出现发烧(P=0.)
脂肪酶平均峰值水平更高(vsU/L,P=0.)
具有胰腺炎的影像学证据更普遍(P=0.,虽无统计学意义)
停用ICI更常见(P=0.)
更常需要住院治疗(P0.)
更多接受静脉输液(P0.)和糖皮质激素治疗(P=0.)
而两者的淀粉酶峰值无统计学差异(vsU/L,P=0.)。11例患者(13%)在启动ICI治疗时有肿瘤的胰腺转移。有胰腺转移和无转移患者,在上腹痛、脂肪酶的基线值和峰值、CT显示为胰腺炎的比率和胰腺炎治疗(静脉输液、糖皮质激素治疗)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。胰腺转移与ICIPI的短期或长期不良结局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。ICIPI的短期不良结局
3例(4%)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,18例(22%)患者需要住院,平均持续时间为5天。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静脉输液与ICIPI的短期不良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总结见表1。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输液,并未显著缩短脂肪酶自峰值改善至≤1级的时间、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,与ICI治疗是否中止亦无关。表1:ICIPI患者胰腺炎的短期不良结局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
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中有3例(4%)慢性胰腺炎,6例(7%)继发性糖尿病(5例需胰岛素治疗,剩余1例需二甲双胍治疗),其中4例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并未因ICIPI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。此外,在恢复ICI治疗的35例患者中,4例(11%)再次发生脂肪酶升高(其中1例有症状)。出现ICIPI长期不良结局的患者与未出现的患者相比,ICI治疗时间更长(vs天,P=0.)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胰腺炎的频率更低(P=0.)(表2)。Logistic回归显示,吸烟史(OR=4.35,P=0.)和高脂血症(OR=6.15,P=0.)与出现ICIPI长期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相关;而用静脉输液治疗ICIPI则与风险降低相关(OR=0.21,P=0.);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与ICI治疗类型、胰腺炎症状、异常CT表现、脂肪酶和淀粉酶峰值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。表2ICIPI患者有或无长期不良结局(慢性胰腺炎、糖尿病和复发)的临床特征在图1所有患者中,接受且仅接受了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。图1胰腺炎治疗(是否静脉输液和应用糖皮质激素)与ICIPI长期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在图2中,32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只有1例(3%)出现了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,而50例未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有10例(20%)出现了长期不良结局。ICIPI后停用ICI治疗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均无长期不良结局。图2胰腺炎治疗(是否停用ICI和接受静脉输液)与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研究发现,在所有回顾性病例中,积极进行静脉输液管理能够有效降低ICIPI长期不良结局的风险,特别是在停用ICI治疗以后。经分析,研究者认为,在无症状患者中,脂肪酶升高达到3级或更高(尤其是在发病后48小时内)也应考虑静脉输液,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长期不良结局。在图3所有患者中,无胰腺炎症状且未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出现ICIPI长期不良结局的比例最高(22%)。而在无胰腺炎症状、发生ICIPI后未接受静脉输液且继续ICI治疗的21例患者中,有6例出现了ICIPI长期不良结局,比例最高(29%)。图3有无胰腺炎症状、是否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与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研究者分析Kaplan-Meier曲线显示:出现ICIPI后,恢复ICI治疗的患者的总生存期(OS)略长于未重启ICI治疗者,但未达统计学差异(P=0.9);出现ICIPI长期不良结局的患者,其OS显著长于未出现者(P=0.)。接受和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之间、有和无胰腺炎症状的患者之间的总生存率均无差异。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任何临床特征与总生存期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。小结ICIPI作为一种不常见的irAE,在一部分患者中可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胰腺炎,并可能导致胰腺假性囊肿和随后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。在该研究中,出现胰腺炎症状不是ICIPI严重程度或是否出现长期不良结局和总生存期长短的一个指示信号。无症状的ICIPI患者可能由于其病情严重程度被低估而导致ICIPI的治疗不足。关于ICIPI的管理,静脉输液治疗可能会预防或降低出现长期不良结局的风险,即使在无症状的患者中亦是如此。相反,在预防ICIPI的长期不良结局或改善总生存方面,未观察到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获益。在≥3级的脂肪酶升高改善后,恢复ICI治疗可能有利于生存获益。参考文献Abu-SbeihH,TangT,LuY,etal.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o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