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到夏天越猖狂教你五招,把这些疾病拒之

年5月13日10时,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4号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,这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,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,新机构将承担制订传染病防控政策等五大职能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,新机构的成立意味着防控战略前移,有利于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转变。

另外,新机构的成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,组织并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防控,开展预防工作。

盛夏季节,天气炎热,开展疾病预防工作尤其重要。

由于气温和湿度相继升高,各类细菌、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,水源、食物、环境极易被污染,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。

此外,夏季昼长夜短,夜晚入睡不开空调则令人辗转难眠,白天、晚上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,加上有些人喜食生冷食物,导致夏季也成为肠道疾病和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

夏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?细菌性痢疾

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,是志贺菌属(痢疾杆菌)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,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。

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黏液脓血便,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,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。

一些被污染过的食物、水源、生活用品,将污染通过手,再经口入消化道使人感染。

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,学龄前儿童患病较多,大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。
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,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。

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,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,常在学校、餐馆、托儿所、孤老院等人群密集处造成集体暴发,感染者发病突然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腹泻。

儿童主要症状为呕吐,成人主要症状为腹泻,24小时内腹泻4次~8次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黏液脓血。

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,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,5月至7月为高发季节。

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,人群普遍易感,以婴幼儿和5岁以下儿童等为多发。

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,伴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皮疹,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,表现为嗜睡、呕吐等症状,随发展进而可出现嘴唇青紫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严重的可导致死亡。

猩红热

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偶尔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,儿童、少年多发,以发烧、咽颊炎、典型的皮疹、杨梅舌为主要症状。

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简称腮腺炎或流腮,俗称“痄腮”。

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,尤以5岁至9岁的儿童最多见,以鼻咽部分泌物的飞沫等为传播途径,表现为发热,体温升高可达39度至40度。

腮腺肿大,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整个肋腺呈弥漫性肿大的特征,并可波及颌下区;肿胀区较软,有胀痛,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重,腮腺导管口无红肿,挤压无脓液。

发病时,患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者占70%~75%若不及时治疗,可进一步发展成脑膜炎、胰腺炎、肾炎、睾丸炎、卵巢炎等。

如何预防夏季传染病?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

要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通风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防止病从口入,清洁居住环境,避免误食苍蝇、蟑螂叮爬过的食物。

饭前便后要洗手,不吃腐败变质、变味的食物,喝开水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,生熟食品要分开。

清洁居住环境,避免误食苍蝇、蟑螂叮爬过的食物。

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

加强粪便管理,及时清除垃圾,疏通污水沟,并做好消毒清洁。

不让蚊蝇有孳生繁衍之处,防止蚊虫叮咬,彻底消灭苍蝇、蚊子、老鼠、蟑螂四害。

学校及生活、办公场所常通风

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,一旦患病要自觉隔离。各级学校和托幼机构要保持教室、宿舍等的通风换气。

密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ixianyandeyinshi.com/yyzz/8594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