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治病随感

作者:舒斯俊十多年来,已医院的次数,医院开了多少药,在医院花了多少钱,上个月23号,父亲打电话告之,说母亲又病了,医院就诊。经过询问得知,母亲这次患病是人为所致,她多服了一种精神类的的镇痛药,导致药物中毒,连续几天处于嗜睡状态,医院疼痛科一个星期的观察、会诊和用药,母亲的药物中毒已经消除,可以在五一期间安排出院。每天,我和父亲要轮班转,父亲管晚上,我在单医院管白天,前三天母亲嗜睡状态严重,加上她思维混乱,语言表达不清,使陪护很费力,后来状况就一天比一天好了,使我们甚感欣慰。俗话说,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母亲的基础病由来已久,最早是从哮喘开始,尔后出现了急性胰腺炎,紧接着做胆结石微创手术,稀里糊涂的拿掉了胆囊,后来,针对心脏,胃和呼吸道,反复检查、用药,特别是胸痛这块,循环往复,周而复始,许多医生疑似庸医或不作为,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临床判断,机械而保守。可以说,医院如同走亲戚一样频繁,吃西药好似吃三餐一样不缺。很难设想,一个人多年被病疼折磨,其精神、意志力会承受多大的考验!在缺乏亲情的关爱和陪伴下,加上她自身无趣的生活状态和狭窄的心理因素,从而导致母亲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疾病。有时她是身体上的不适,有时她是心理上的焦虑,有时两方面兼而有之,此起彼伏,相互影响和转换。这一次,母亲将郁积在心底的苦闷、痛苦想一次性渲泄出去,或者想来一次彻底的解脱,把对神经有抑制和催眠作用的处方药的用量提高到了6倍,也就是说,她把医生开的那些药全吃了,其实,这是一种极端行为。我们每个人存活于世,客观上并不是为个人活着,而是为家庭成员、社会集体。人与人之间,我们不能仅仅只想到自己,有时候还要想想别人,互帮互助,和谐友善,我们的家庭才会欢声笑语,社会才会文明进步。仔细分析一下,如今母亲身上所带来的病痛,很多都是跟早年的性格缺陷、不佳的精神状态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。母亲心胸不算开阔,在交友或聊天中遇有不对的人,不顺心的话,就有可能跟别人闹个不愉快,不注重控制情绪,有时会被情绪所害,情绪是我们终身需要修炼的一种内功,和文化、职业无关,与自律、毅力相随。不难发现,母亲身上留下的病痛,跟她三十多年的酗酒、吸烟有关,早年,母亲与父亲不睦,长期处于不冷不热,若即若离的状态,母亲个性强,很多方面不能遂愿,心情长期郁郁寡欢,只有借酒消愁。几十年来的内心孤独、痛苦的煎熬,岂能不导致精神意志力的消退,身体免疫力的下降,病毒破坏力的漫延。我又为母亲深陷这种精神痛苦的泥淖不能自拔而感到忧伤而无奈。出院近半个月,母亲动辄就会想自己身上的病痛,想自己的归宿,意志力又会变得消沉起来,一点气喘不舒服,医院打点滴,用药物来缓解,医院,依赖药物,人的免疫系统会受到较大的破坏。其实,人活到一定的岁数,无非是活一个顺其自然,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,如果要强迫自己这样或那样,就活得压抑和负累,生活最好的状态,就是要拿得起,放得下,想得开,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,脸上有微笑,心中有阳光。人至中年,有些慢性病是要伴随人的终身,它就像人的倒影,是无法甩掉的,我们要学会与它和平共处。这个星期,医院,又是老毛病犯了,只要是心理上的强迫症袭来,她就会莫名地感到这也不舒服,那也不舒服,医院,见了医生,坐上了病床,她的焦虑症状就可以得到一些缓解,人似乎又接近正常了。中医理论认为,百病生于气,止于乐,我看是有道理的。母亲多年累积下来的郁闷、孤独、不开心及心态不佳,是导致她身心不健康的主因,要想走出这个误区,甩掉这个阴影,绝非一朝一夕之事。有时我想,人的肉体疼痛算不了什么,而心理出现焦虑等障碍才真正感到可怕!如今只要有时间,我还是会去陪陪她,从精神上多给她一些慰藉!年5月25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ixianyandeyinshi.com/yyzz/8806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