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

综述与讲座

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

付强陈华孙备

哈尔滨医院胰胆外科

急性坏死性胰腺炎(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,ANP)的发病率占急性胰腺炎(AP)的15%~20%,病情险恶,病死率约为30%。经皮穿刺置管引流(percutaneouscatheterdrainage,PCD)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于年被Freeny等首次报道,其作用机制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导管引流胰腺周围脓肿及胰腺坏死组织,从而减少行外科坏死组织清除术(surgicalnecrosectomy,SNT)的概率。PCD因简便、安全成为临床中常用的外科干预方式,对于诊断ANP感染、缓解腹腔内高压、控制包裹性腹腔或腹膜后积液继发感染均有帮助。

PCD在ANP治疗中应用的时机和指征

ANP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,伴发感染或临床症状加重时建议行PCD治疗;发病4周后,坏死组织被充分包裹,应行PCD治疗。临床工作中对于发病9~22d内影像学提示胰腺周围有液体积聚的患者如有贫血、发热或者伴发腹内压增高、消化道梗阻等症状,常规行PCD治疗。

ANP在临床转归过程中可能出现急性胰周液体积聚、急性坏死物聚集、包裹性坏死、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。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经保守治疗常可自行吸收,多无需干预,仅出现梗阻压迫或感染等并发症时,才需要行PCD治疗;急性坏死物聚集向包裹性坏死演化过程中,出现器官衰竭、胃肠道梗阻及胆道梗阻时应行PCD治疗,且应尽可能延迟至发病4周后,必要时行微创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;包裹性坏死出现感染、经保守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、胃肠道或胆道梗阻以及肿块效应所致的持续疼痛时应行PCD治疗;胰腺假性囊肿直径≥6cm且胰管结构正常与囊肿无交通时应行PCD治疗。

PCD在ANP并发症中的具体应用

1.急性胰周液体积聚:对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(acuteperipancreaticfluidcollection,APFC)目前多数文献不主张早期穿刺引流,以免增加损伤和感染风险,建议影像学动态观察。在临床症状逐渐减轻,液体积聚范围逐渐缩小时,可以观察至渗出液被全部吸收,不采取外科干预。如观察过程中出现:(1)液体积聚范围增加;(2)发热、血常规增高;(3)囊壁或假性囊肿样病变形成,伴邻近器官压迫症状,应外科干预留取样本做细菌培养。ANP易引发腹内高压(intra-abdominalhypertension,IAH),IAH被认为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风险因素,已作为判定ANP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。腹腔内压持续>20mmHg(1mmHg=0.kPa)并伴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时即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(abdominal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什么情况
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ixianyandeyinshi.com/yyzd/3399.html


当前时间: